【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警民联调怎么样,看皮山农场就知道
2019-10-21 17:48:35 点击量:
派出所案源多,很多却不属出警范围;司法所调处专业,“等案上门”太被动。
如何盘活法律资源,靠前服务?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给出了答案。今年4月起,该农场创新实施“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整合调解资源,纠纷化解更高效,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一、矛盾调处专业高效
▲警民联手调解纠纷。
10月6日12时许,皮山农场司法所所长刘厚彬接到农场派出所民警邱进的电话:“一木材厂因结算工资引发治安事件,我们正前往现场。”放下电话,刘厚彬立即出门。
到达现场,一名女子躺在地上哭闹,一名男子也捂着胸口,说自己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此次无故被打,身体极为不适;另有两名男子站在一旁,情绪激动。
刘厚彬安抚女子情绪,了解矛盾症结;一名民警、两名辅警对打人者制作笔录。
十多分钟后,案情明了:被打男子李某是当地一木材厂老板,另外一女两男在其工厂打工。当天由李某为三人结算工资。三人称,他们曾加班干活,应有相应工资。李某生气道:“上次我女婿拿来两瓶白酒、一瓶啤酒给你们喝,我也要换算成钱,从你们工资里扣。”于是,口角之争演变成肢体冲突。
女子说身体不适,但没钱去医院。于是,在刘厚彬等人的协调下,李某预支女子8000元看病,李某也到医院检查。
先看病,后调解。检查无碍后,次日早上,刘厚彬和民警再次到涉事木材厂,就工资结算及治安事件展开调解和调查。
经过3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就工资结算达成一致。8日下午刘厚彬回访时,三人已经拿到了2万多元的工资。“两名男子殴打李某引发的治安案件尚在调查中,待责任划分清楚,涉及医药费赔偿等问题时,我们还会和派出所民警一起进行调解。”刘厚彬说。
“精细化分流、专业化调处”,矛盾纠纷化解专业、高效,是“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的优势所在。
二、工作前置出门找案
▲刘厚彬(后排中间)和当地派出所民警共同调解一起劳资纠纷。
皮山农场是第十四师人口最多的农场,随着团场群众法治意识的提高,遇事拨打110求助成为常态。“警民联调”工作机制顺势而为,结合实际情况,依托派出所、警务站(室),成立“警民联调”工作室,将派出所的案源优势和司法所的专业调处更好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依据“警民联调”机制,对公安机关接报的民事纠纷以及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灵活处理:事态紧急的就地调处;当事人情绪激动需要“冷却”的,请至工作室安抚。
为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司法所将工作前置,不是等案上门,而是出门找案。
今年5月,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例行走访,在一工地上排查出一起劳资纠纷,涉及20名务工人员,涉案金额20万余元。为防止事态扩大,司法所当即联系派出所启动“警民联调”机制,将涉事双方请至工作室。4个小时后,务工人员与工地负责人达成一致,工地负责人于5月中旬结清拖欠的工资。5月底,司法所工作人员回访了解到,20名务工人员全部拿到工资。
“警民联调”让矛盾纠纷处置早、调解快,而回访则促使案结事了。“案案回访、件件落实,让调解不留‘尾巴’。”刘厚彬说。
目前,该农场已建立5个“警民联调”工作室,该机制运作以来,共调处纠纷11起,调解成功6起,其中劳资纠纷9起,邻里纠纷2起,涉及金额近61万元,受到辖区群众好评。(记者 房佳伟 通讯员 王克攻)
编辑: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