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围观!这个工作队被授予“兵团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0-10-27 13:01:30 点击量:
精简版
10月20日晚,拾了一天棉花的阿卜力米提·阿卜拉和3岁的女儿视频通话。看着女儿的笑脸,他开心地笑了。
阿卜力米提是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九连职工,在兵团司法局驻九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下,他家去年脱贫,平房变楼房,生活变了样。
2018年初,兵团司法局“访惠聚”工作队入驻九连。在该局和皮山农场党委的支持下,工作队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落实逐级帮带,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指导。2019年底,实现连队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0月17日,兵团召开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该工作队被授予“兵团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九连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宝华说:“我们也没干啥大事,就是围着群众转,将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做实、做透、做精。”
10月21日,连队卫生所工作人员到托幼所为孩子们测体温。
搭平台找活干
九连地处沙漠腹地,气候干旱,人多地少,种植红枣是全连职工群众唯一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工作队鼓励引导大家外出务工,今年已组织205人前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拾棉花。
阿卜力米提就是其中一员。三十多岁的他和妻子一直守着几亩红枣地过活。近几年,夫妻俩响应工作队的号召,报名拾棉花。2018年第一次外出就赚了近2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们此后年年挣“外快”。“我们不用自己找活,工作队会提前联系种棉大户,说好价钱,避免了各种纠纷。”阿卜力米提告诉记者。
近年来,工作队和连队“两委”根据劳动力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培训愿望以及企业用工需求,积极为双方搭建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连队9名妇女当上生态护林员,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施工队吸纳10名青壮年男性,按日结算工钱。收入看得见,群众获得感满满。
据统计,今年以来,工作队已组织620人分赴第十四师昆玉市工业园区、阿克苏、库尔勒等地,采摘辣椒、棉花等,累计务工收入920万余元。另外,工作队还引导70多人就近从事木工、瓦工、开推土机和翻斗车等工作。
“引导贫困职工群众外出务工,给闲散人员找活干,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胡宝华说,不仅如此,工作队还不断完善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转移就业人员家中的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多举措助增收
在九连四排,有一片占地约84亩的沙枣林,是当地少有的“绿洲”。为更好地开发并保护这片“绿洲”,去年2月,工作队几经调研,启动实施了精准扶贫项目“沙枣林下养殖”,即在沙枣林下养殖鸡、鸭、鹅、鸽子等家禽。家禽就地取食,减少饲料供应;粪便成为林带肥料,循环再利用;散养的家禽运动量大,肉质好,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该项目的配套工程,当年7月,连队成立“久牧园农牧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养殖基地+群众”的模式,向33户贫困户分发家禽,并对他们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职工奥斯曼·阿伍提养了30只羊,前不久,合作社统一收购,他直接获利2万多元。
目前,合作社已统一收购了300多只羊,经过深加工,销售到皮山农场、皮山县以及和田市等地,形成了集养殖、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此外,工作队投资12万余元,建成110亩的红枣晒场,解决了红枣晾晒、分拣定级的难题;通过土地流转,将151户691.4亩土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25名贫困户与种植大户签订劳务合同,同时组织56名贫困户为种植大户提供季节性务工;按照“三区分离”要求,实施庭院经济建设项目,每户补助1万元,指导职工群众种植蔬菜林果;帮助有烹饪特长的职工群众开设烧烤摊、拉面馆等,既服务了群众,又增加了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帮群众规划致富路的同时,还通过技术培训帮他们“长本事”。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职工大会93次,其中就业技能、红枣种植技术培训19次,参学职工群众2300余人次;邀请专家为种植户、养殖户授课,科学发展林果业及畜牧养殖业;组织38名贫困户参加电焊、缝纫、泥瓦工等培训,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
连队是我家
10月20日,在九连1300平方米的“宝宝托幼所”内,十几个孩子在3名老师的带领下玩耍,笑声清脆。
托幼所由工作队筹资58万元于今年4月建成,祖力皮亚·阿不力克木在这里上班,不仅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还不耽误照顾自己的孩子,让丈夫放心外出打工,一举三得。
提供9个公益性岗位,解决23名幼儿入园问题,释放40余名家庭劳动力,托幼所建成之初就发挥了三大作用。
工作队一直致力于完善基础建设惠及于民,三年来累计投入60万余元,先后修建700余米农田基本道路、主干道路灯、便民服务大厅、无人自动超市等10个惠民项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拆除267户草耙房,新建住房78套,改建房屋23套。兵团司法局又筹资54万余元,打造连队法治文化路,让职工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工作队在连队办公楼专设一间“书记接待室”,职工群众有了矛盾纠纷,都可以到这里“诉苦”。
不久前,职工祖某到连队抱怨丈夫约某好吃懒做,要跟约某离婚。九连党支部书记李勇叫来约某谈心,“大家都在为好日子努力,你却不求上进,在连队里没面子啊!”李勇的话令约某羞愧地低下了头,当场表示要好好劳动,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工作队注重培养职工群众自治能力,厚植连队德治土壤,先后设立阿力木·阿卜来提调解室、艾力·艾合麦提调解室等个人调解室,发挥乡贤力量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受到群众欢迎。
九连人爱说一句口头禅:美丽九连是我家,九连不比城里差。口袋里有钱、脑袋里有知识,九连人在致富路上越走越扎实。(作者 房佳伟 通讯员 罗新)